太学(1 / 3)

第三十章太学

大盛朝的太学位于东阳门外,最兴盛时曾有三千多人,即便现在的大盛已隐有颓势,太学的学生也有千人之众。

天蒙蒙亮时,阿笙套好马车,拉着顾衡先是去了趟礼部,礼部小吏一脸的没睡醒,满脸麻木的收了顾衡的文解、家状、结保文书,然后丢了本册子让顾衡签字,来年春闱的名便算是报完了。

出来后两人又在街边的面摊上用了碗面,才晃晃悠悠的来到太学,此时已至辰时,阳光正好,夏日的暑气也还没上来,太学里到处都是郎朗读书声。

太学入学的,一般都是通过院试,取得功名的秀才,要么也必须是出身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。但后者如果不能过乡试,也和前者一样,家中也就只能拿钱捐个候补,当个有功名在身的闲散贵人,或是做个县丞,教谕。

“咱们太学设有君子六艺,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术数等多个学科。”蒋助教边走边介绍,“你竟是姑苏人士?那与我还是同乡呢!有什么不懂的,尽管来寻我。”

出门靠老乡这句话,在哪里都适用,在偌大的上京城里,遇到从一个地方出来的学子,总是要近上几分的,谁知道哪个以后就飞黄腾达了?甚至有些官员在朝堂中还以地域来分党结派,互为照拂。

顾衡有礼的回道:“那就多谢蒋助教了。”

此时晨间的朝阳和煦,不如晌午那般炙烤,树荫斑驳的打在顾衡修长的身上,一身浅青色的儒衫被光一晃,衬得这少年越发的明亮惹眼。

蒋助教不免多看了一眼,心想:“我们姑苏就是人杰地灵,出来的学子也这么惹眼。”

穿过一阶阶回廊,不远处一群人正在场地上练射艺。蒋助教随口问道:“你可学过射艺?”

“铮”的一声,羽箭正中靶心,可以想象那开弓之人的臂力了得。

“好、好、射得好……”远远传来一片喝彩声。

顾衡微眯起眼看向靶场上,一片的黑边白袍学士衫,也看不出来谁是谁,他露出符合时宜的拘谨道:“只学过皮毛,难登大雅之堂。”

蒋助教顿住脚步,向顾衡这边凑了凑,抬起一只手遮在唇边,低声笑道:“不碍的,不会也没什么,只是走个过场,实在不行,私下里和教习走动走动,都能过。”

其实顾衡不上这太学,明年直接下场也没什么,只是想要名次靠前,总要先来摸摸这些翰林们的文风和偏好,他又不用非要博个太学优秀学生的名号。

先生让他入太学,他便来了,星澜也说,以后这里的很多人,都会是他的帮手或对手,早点相识也没什么不好。

顾衡眉峰微动,很是懂规矩的轻声道:“多谢助教教我。”

旁边的阿笙眼睛瞪得多大,心中很是诧异了一番,没想到太学里还可以浑水摸鱼,半晌才被顾衡扯了一下,跟着往前走。

太学的学生,两人一间屋舍,按先后顺序随机分配。

又过了一排篱笆小院,顾衡被领至一个种满野蔷薇的院门前,读书人附庸风雅,太学也处处是雅致。

蒋助教将牌子递给顾衡道:“以后,你便住这,这学牌你收好,只此一份,丢了不补,以后领补贴钱粮可都靠它。”

他抬眸看了看顾衡的穿着,自言自语道:“当然,你也不用。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