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89 章(1 / 4)

阮云枝特意买来一个本子,用来记自己刚学到的点。对于模糊的点,她也会记下来。当时可能不懂的点,但过了一段时间或者是在翻看别的书的时候,突然就有了新的理解。

根据孟夏梁给她拿的几本书,国外的书已经开始讲究品牌概念,而品牌需要有一个鲜明的特征,让别人看到这个牌子的名字就会联想到某一特点,使之能够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。

阮云枝想到了缝纫机,现在大家提起缝纫机,就会联想到凤凰牌。满堂春作为S市一个小小的餐饮饭馆,肯定是不可能直接把行业和牌子联系起来,但如果在这一区域内,让人提到某一类的餐饮饭馆就想起满堂春,这种却有可能能够实现。

很明显,现在“都说好”小饭馆主打的就是价格实惠,用“便宜”这个特点快速地让顾客记住了这个店,而提到便宜实惠,大家也很自然地会想到“都说好”饭馆。

上次孟夏梁来的时候,他们曾分析讨论过满堂春的优势在于服务和味道,但这两点似乎都还不够出众。

服务这点倒是好理解,但味道上阮云枝则有些发愁。一本餐饮经营管理指南中给出了建议:一个饭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,所以这个饭馆必须有自己倾向的菜系,也最好要有自己招牌的菜式。有了招牌菜之后,别人或许提到这道菜,就会想到这个饭馆,与此同时,备菜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。

阮云枝执行力很强,白天的菜单本就是他精挑细选的,并没有太多菜品。现在她只需要从已有的菜品当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作为店里的招牌。

阮云枝自己心里有所偏好,但这终究是她作为厨师个人的偏好,并不能真正的代表顾客的喜好。要选出招牌菜来,阮云枝觉得还是得从顾客角度出发。

她开始刻意留意店里的客人点这些菜的频率,尤其是注意哪些菜式是客人来了几次之后还在反复点的。

这天,阮云枝坐在位置观察客人吃饭,有一位新来的客人,突然让大堂内的一个年轻姑娘帮自己倒点水来。年轻姑娘有些不明所以,她不明白自己只是起身想拿个东西,怎么突然有人找自己倒水?

新来的客人见年轻姑娘迟迟未动,也有些不开心,眼见着两人就要争吵起来,这时李芬及时赶到,才让二人没吵起来。

原来两人之间是闹了个乌龙,那新来的客人将那年轻姑娘当做了店里的服务员。

事情很快解开,两人表面上就过去了,但阮云枝却多想了一步。

一些老顾客都清楚他们店里有谁,但要是一些新的客人,他们就无从分辨谁是服务员,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。

而来这里吃饭的人,是花钱来享受服务的,肯定不愿意别人误将自己认错成服务员,就算像今天这样,表面上两人没发生矛盾,但想必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今天的饭十分美妙。

以前阮云枝总是在后厨打转,看不到前面的这些问题,如今稍微闲下来一些,仔细观察客人的反应,倒也能够发现不少问题。

这或许就是她们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服务了——要想让服务成为店里的品牌,那么就要尽可能地杜绝让顾客过来吃饭感到不舒服的点。

怎么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店里谁才是服务员呢?

阮云枝环视着店里忙活的几人,甘大爷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褂子,算得上干净;李芬和王贵雨穿的是自己从家带的衣服,有些地方打上了不少补丁,长短也有些不合适,看得出来是前两年的衣服了;王桂花原先是开在五金店,因此习惯性的穿一身深色衣裳,耐脏,店里穿的最好的应该是常蕾了,如今她赚了钱便喜欢去服装店转悠一下,身上穿的这一件衬的整个人十分有精神和挺拔。

大家穿的各不相同,混入到顾客当中,一时之间还真的很难一眼就分辨出来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