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造肥料(1 / 3)

现在是十二月下旬,还有七八天就要过年了,之前村里田地里种的是冬麦,等来年六月份就可以丰收。

唐梨在村里买的田地,先前因为大雨的影响导致河水涨潮淹没田地,地里的冬麦种子早就被冲的七零八落。

现在地里光秃秃的一片,什么农作物也没有,她现在也不准备继续种冬麦,既然地里什么也没有,刚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把地翻翻土,给地里上个肥田的肥料,等到开年三月底直接种水稻。

肥料制作发酵需要一段时间,一般是三十天到四十天左右。等肥料撒进田里和泥土中和,有了肥沃的土地,水稻种下去营养吸收充足,丰收的时候肯定能多收几石粮食。

这些天,村里地里的小麦经过村民抢救,陆陆续续的发芽冒了头。村里人看着唐梨家买的地里竟然空无一物,大雨后也没见着人来田地里忙活,都议论纷纷。

“唐大山家这买了田地又不见人来种,地也不收拾,是个怎么回事?”

“我听说这河边的田地是唐梨闹着要买的,现在不种东西也是唐梨说的,说是她要弄个什么把薄田变成肥田的法子。”

“这不是乱来么,这田地岂是说改就能改的,她一个小小的丫头片子,地都没种过,这种田呐还得是要多听庄稼老把式的,可不能让她这么胡闹。”

村里的议论,唐梨是不知道的,她现在正带领着全家人在她们家屋后面的山脚下挖发酵肥料的地方。

经过毛笔的字据契约,唐大山和姜柔对唐梨是很有信心的,其实不需要这些,他们也对唐梨很信任,自从梨宝恢复后就特别聪明,感觉和村里人都不一样,能想到许多村里人都想不到的好东西。

唐大山拿着锄头,叶瑾拿着铲子,姜柔和唐梨提着这些天攒下来的厨余垃圾,来到唐梨早就选好的位置,开始挖坑。

这个地方恰好在后山的山脚下,背靠岩壁,离小菜园和小溪能有半亩地的样子,三个位置恰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,以后不管是肥料需要加水,还是后面给小菜地施肥距离上都十分方便。

现代正常一亩地需要生物有机肥料一千五百公斤,土地贫瘠的就需要两千公斤,唐家村的田地就属于是贫瘠土地,五亩田就要两万公斤的生物有机肥料。

两万公斤生物有机肥料是能直接把薄田变成上好的上等田,但是一次性弄好,全部改成上等田,就靠唐梨一家四口这个可不好弄,在现代能一次性弄好,那可都是机械化处理的。

原本改良土地的初衷就是为了地里能多产一点粮食,保证全家吃饱不饿,但不至于为了大量的产量就把人和机器比,到时候地没还成功人反而快累死了。

唐梨准备循序渐进,每年施肥慢慢改善土质。在翻耕土地的时候还可以用淤泥法肥田,挖一些河里的淤泥混着耕过的泥土一起来养田地。

唐大山和叶瑾不一会儿就挖好了堆肥区,挖好的堆肥区像一个小田地四四方方的。唐梨站在堆肥区前,就着刚挖出来的新土,一层厨余垃圾,一层泥土,再铺一层山上落下来的树叶,三明治方法反复堆了三层。

冬天堆肥,由于气温比较低,微生物发酵会没有夏天高温发酵快,唐梨便加了三桶水,增加堆肥的湿度,为微生物提供丰富的发酵环境。

弄好堆肥区后,唐梨让她爹在凹坑上并排着盖上两张大木板,这样可以减少冬天水分流失的速度,加快肥料的生成,还可以防止村里的小孩过来玩耍时不小心踩进去。

午后棠梨一家准备去做淤泥肥田法。唐大山去村长家借牛,有牛一起翻土可比自己一个人用锄头翻土轻松得多。这个时间,正是农闲的时候,村里没人用牛,唐大山很快就借到牛,带着牛到田地里一起翻土。

唐梨和姜柔拿着铲子和木桶去河边挖淤泥。叶瑾一个之前的商户之子,也没干过农活,去了说不定还添乱,唐梨便让他回去好好看书。

叶瑾也知道自己去了帮不上什么忙,说不定还会耽误唐梨干活,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去发奋图强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