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(1 / 3)

故人江海别 多多鸭 2082 字 1个月前

回到家,顾琼看到她,立刻松了口气:“今日怎的去了这么久?母亲马上便要回来了。” 帮着她散了头发重新梳好 :“你这爱往外逛着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改,年岁也大了,要是给父亲知道,定要打折你的腿。”

顾瑜搂着她的胳膊,轻轻把头靠在姐姐肩上,笑嘻嘻道:“还不是阿姊总帮着我,要不我哪能这么轻松混过去。”

顾琼身上有股甜甜的味道,是为母亲熬煮甜羹带上的蜜糖味儿吧。这味道无端让她想起长姐江凌。

“你爱热闹,等大哥休假回来,一起去瓦子看戏便是,就是逛逛夜市也不打紧的,可别再悄悄溜出去啦。” 顾琼给她带好两只绒花,细细端详:“真好看,咱们瑜儿也快是大姑娘了。”

天色将暗的时候,小方氏身边的扣儿进来,说太太回来了,请姑娘们去用晚饭。

进了正屋东边暖阁里,小方氏正坐在窗下油灯旁看账,见姐两儿进来,便撂下账本子笑道:“快来快来,吃了饭咱们得好好收拾一番。过了十五,陈家老太太要去隆庆寺还愿,请了咱们一道儿去呢。咱们老太太最近身子不爽利,便不去了。”

顾瑜心中一动。陈知县的夫人和老太太向来喜欢顾琼,见了面总要夸赞。一道去隆庆寺,会不会醉翁之意不在酒?毕竟顾琼这个年纪,很多姑娘都要开始议亲了。

只是如果能去隆庆寺,她还是高兴的。隆庆寺在临县宜春县郊,自前朝起建,本朝屡次扩建,已是江南三大名寺之一,香火鼎盛。只要有机会能离开吴兴县,接触外面的世界,顾瑜求之不得,也方便她打听些消息。

顾琼笑道:“母亲,我绣了一副金刚经前四品,也一并拿去佛前供奉。”

小方氏点头道:“琼儿心细,这自然是好。” 又撇了一眼顾瑜:“你这丫头,今年只怕还没捻过针线吧。罢了,你善书写,多抄几卷经文便是。”

顾瑜想着能出门游玩,自然答应:“抄经又有何难,母亲尽管放心就是。” 看着丫鬟摆放碗筷,奇怪道:“瑛妹怎的不来一道吃了?”

小方氏平日并不喜欢两姊妹和顾瑛太亲近,今日请安时也和顾老太太商议了:“瑛儿这孩子,在这屋里总是拘着不好好吃饭,近日瘦了许多。以后她就和管姨娘在西厢用饭了,她自在,也多陪陪她娘。” 顿了顿又道:“她还小,礼佛需虔心祝祷,此次不随我们去了。”

管姨娘固然不是什么善茬,但是顾瑛却是正经顾家小姐。江沅以前也有几个庶妹。虽然父亲母亲偏心嫡出女儿,庶出的姑娘在婚事上选择也少,但是吃的用的学的,是没有分别的,大户人家也不会有苛待庶女的事儿发生。更何况,姑娘都是娇客,日后就算嫁人了,也是姑奶奶,从没轻待的道理。

顾瑜无法勉强母亲疼爱一个她不喜欢的孩子,只好在心里记上,回来的时候定要给妹妹带点礼物。

过了十六,两家寻了个出行的吉日,四五辆马车,连着一队六人的护卫,向宜春县行去。小方氏带着丫鬟扣儿坐一辆车,顾琼顾瑜和豆儿坐另一辆。

因是第一次出远门,稳重如顾琼,也忍不住挑开帘子,兴致勃勃的观赏沿途风景。小丫头豆儿也才十岁,一脸的兴奋。

顾瑜靠在车壁上,慢慢的出了神。

她的外祖母德阳大长公主,笃信佛法,江沅自小便跟着母亲,侍奉外祖母礼佛。周云旃却是个不信的。他常说,若是求神拜佛有用,永定河边,岂会有连天的枯骨。

这一两年,顾瑜在大盛兴酒楼也听到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故事,和周云旃的故事。

江家二娘,是个被嗟叹的悲惨故事:出身高门,得嫁如意郎君,才子佳人,琴瑟和鸣。然一朝风云突变,佳人命丧山匪之手,弃尸东海,芳魂渺渺再不能寻。

周云旃却是不同,他还是那么耀眼,是传奇的中心,无论是大胜归来的百战将军,怀念亡妻的风流诗人,还是游戏花丛的情场浪子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